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RNG拿冠軍也沒用?LPL選手榮譽圖火了:小虎穩壓Uzi,但沒進前10

网瘾少女 2022/06/01

MSI季中冠軍賽結束之后,RNG戰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MSI之王,拿到三次的MSI冠軍,排名LPL歷史第一,而因為LPL的各大論壇都比較喜歡通過榮譽來對照選手的地位,因此也有網友在MSI結束之后更新了LPL的選手榮譽圖。

這個圖也是引起了廣泛的熱議,關于S賽冠軍是否大于一切的討論也再次成為了觀眾們探討的核心話題。

RNG拿了MSI,但沒有提升

小虎小明這兩個選手在RNG戰隊中的榮譽是獨一檔水平,兩個選手都缺少一個S賽冠軍,就能實現大滿貫,目前LPL唯一一個實現大滿貫的選手只有Meiko,按照LPL觀眾比較喜歡的榮譽論來進行排名,Meiko是當之無愧的LPL第一人。

MSI結束之后,網友更新了這張以榮譽來衡量的選手地位圖排名,咱們重點關注的是RNG的幾個選手的排名,Ming是隊內第一位,因為比小虎多了亞運會冠軍,小虎隊內第二,GALA第三WEI第四,Uzi拿過亞運會和MSI的冠軍,在整個LPL選手里面排在第20。

很多觀眾看到這張圖覺得很合理,但這里想要提醒大家的一句是,如果今年RNG沒有拿MSI的冠軍,目前的這幾個選手排名也不會發生什麼變化。

簡單來說,按照1個S賽冠軍大于一切的榮譽論核心觀點,在這張地位圖的排名中,RNG拿到再多的MSI冠軍也沒有用,小虎小明兩兄弟依然是進不了前10的位置。

個人認為這就是網友普遍認可的榮譽論里不太合理的地方。

榮譽論的局限,S冠的本質

一個S賽冠軍大于三個MSI冠軍,甚至可以大于更多的MSI冠軍,這是很多觀眾的唯榮譽論或者唯冠軍論的觀點,在含金量上,S賽冠軍確實獨一檔,但實際上,拿三個MSI冠軍的難度,是要比拿一個S賽冠軍的大的。

拿三個MSI冠軍,意味著你要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良好的競技實力,并且在三個不同的版本中都能實現奪冠的目標。

而一個S賽冠軍,需要一個選手在一個特定的版本的高強度競爭下拿到最好的成績。

總結來說S冠含金量更高,但三個MSI的難度更大,因此榮譽論不能完全代表選手的地位或實力,很多觀眾把S賽冠軍看得太重,是導致榮譽論得到更多人支持的原因之一,個人認為選手榮譽應該作為評判選手真實地位的最重要標準,但不能是唯一標準。

同時榮譽論里面各大冠軍的含金量排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,大家都知道S賽冠軍最重要,但是一個S賽冠軍,到底能壓多少個其他賽事的冠軍,大家眾說紛紜,很難達成一致。

關于榮譽排名的個人看法

個人認為,如果以分值去量化每個不同的冠軍的含金量,S賽的分值再高,也不能壓住大量的其他國際性賽事的疊加分值,就算S賽冠軍是100分,MSI只有50分,亞運會也50,MSC有40,洲際賽20,一個S賽冠軍也壓不住所有。

S賽冠軍總不可能是無上限制的分值,如果是按照無上限分的話,那就是唯冠軍論里面最極端的唯S賽冠軍大于一切論點,肯定是不合理的。

還有一點,個人認為榮譽上的選手地位排名,只能代表榮譽地位,而無法代表一個選手的真實地位,真實地位還得是榮譽論加上選手生涯的整體實力與賽場表現。

再來就是當今時代中,決定S賽冠軍歸屬的關鍵因素,除了戰隊的硬實力之外,其實運氣成分占比比想象中還要大很多。

可能有的隊伍,能夠做到以硬實力覆蓋大多數的不同版本,10個不同版本中,有8個版本都是世界頂級隊伍,但剩下兩個版本沒那麼強,S賽剛好趕上這兩個版本,就沒法奪冠。

而有的隊伍,硬實力不能適合大多數不同版本,10個版本中有5個版本是世界頂級隊伍,剩下五個版本沒那麼強,但如果能趕得上前五個版本,那就還是有很大機會能奪冠。

細化到選手層面就更是如此,同一個選手,不同的職業歷程,加入不同的隊伍和不同的隊友搭配,其奪冠可能也是完全不同的。

因此如果單以唯S賽冠軍論去衡量一個選手,一定是不夠全面的。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