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英法百年戰爭為何打了116年?爭奪王位是借口,占領法國是目的

天空之城 2022/09/06

歐洲歷史可以分成3個板塊來看,分別是:羅馬統治時期,日耳曼人混戰時期,以及近現代。

羅馬統治時期,又分成了3大部分:羅馬王政時期、羅馬共和國時期、羅馬帝國時期。

這3者當中,羅馬帝國對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。不過公元395年,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,將帝國分給了自己的2個兒子,因此羅馬帝國變成了西羅馬和東羅馬。

西羅馬也就是如今的西歐南部地區,他們的北邊住著大量的日耳曼人。由于帝國分裂,導致日耳曼人的實力逐漸超過的西羅馬。

最終在公元476年,西羅馬被日耳曼人給滅了。歐洲進入了日耳曼人混戰時期,也就是黑暗的中世紀。

所謂黑暗的中世紀,就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各大王國,為了爭奪歐洲霸主地位,互相爭斗的日子。伊斯蘭教入侵以后,他們又肩負起了與伊斯蘭教爭斗的使命,史稱十字軍東征。總之這段時間,整天在打仗,歐洲人少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
不過中世紀結束于1453年,這一年有兩個標志性事件發生:

第一,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給滅了。第二,英法百年戰/爭,宣告結束。

自稱伊斯蘭世界老大的奧斯曼帝國,滅亡了基督教分支東正教所屬的東羅馬帝國,這對整個西歐來說,絕對是巨大的震動。

也正是因為如此,英法之間的百年戰/爭,才選擇潦草收場。他們知道,再這麼內耗下去,基督世界早晚要被伊斯蘭世界所統治。我們今天詳細了解一下英法百年戰/爭。

一、英法戰/爭為何開打?

說出最直接的理由來,很多人會笑掉大牙,居然是英國國王,打算爭奪法國王位的繼承權。這是什麼奇葩事件?你英國也太吃得開了吧?為什麼非要打法國王位的主意呢?

原來1328年,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去世了,他沒留下個男丁,因此法國卡佩王朝宣告絕嗣。這麼一來就要挑選繼承人了,這是一件麻煩事。

當時查理四世的堂兄腓力六世,和查理四世的外甥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,對法國的王位都有想法。

按照血統論,愛德華三世的母親伊莎貝拉,是查理四世的親妹妹。因此愛德華三世,比腓力六世更加具有繼承權。沒辦法,歐洲和咱們這兒不一樣,咱們看重家族男丁,歐洲則更看重與本人的血緣關系。

可問題是,法國那幫貴族們是絕對不容許英國國王,同時兼任法國國王的。要這麼搞下去,英法兩國豈不是要合并?

為此在選擇國王的時候,法國貴族們一致推舉腓力六世繼承王位。這下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可不爽了:你們怎麼不講道理呢?

因此愛德華三世在公元1337年,自稱法蘭西國王。腓力六世為了回擊愛德華三世,宣布收回英格蘭在法蘭西境內的所有領土,還派了士兵去占領。

很顯然,一場大戰是避免不了的了。

除了這個原因以外,還有1個原因,那就是英國在法國的地盤上,居然還有領地?這是法國貴族一直都不爽的事情。

其實早在12世紀,英國的金雀花王朝,就占據了法國的大片土地。后來法國逐漸崛起,奪回了部分土地,可英國依舊占據著法國南部的阿基坦地區。

臥榻之下,豈容他人鼾睡?從14世紀初,法國人就要求英國人撤走,可英國人不僅不肯撤走,反而拿下了諾曼底、曼恩、安茹等地。矛盾進一步激化,看來戰/爭是避免不了的了。

尤其是在爭奪富裕的佛蘭德時,雙方劍拔弩張。1328年,法國占了佛蘭德,為了回擊法國,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,立刻下令,禁止羊毛出口到佛蘭德。這麼一來佛蘭德失去了原料來源,只能灰溜溜地跑去支持英國了。

佛蘭德地區支持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,這事兒影響太大。要是不打一仗,腓力六世壓根就坐不穩大位。因此英法百年戰/爭就這麼爆發了。

二、英法之間,其實同宗同源。

西羅馬滅亡以后,西歐逐漸被日耳曼人給控制了。日耳曼人中的一個分支法蘭克人,建立了著名的法蘭克王國。

法蘭克王國里,有一個很牛的靚仔叫查理曼大帝,他橫掃歐洲,建立了查理曼帝國。只不過查理曼大帝死后,他的3個孫子將法蘭克王國分成了3份:

東邊的被稱之為東法蘭克王國,相當于現在的德國和奧地利。

中部的被稱之為中法蘭克王國,相當于現在的意大利。

西邊的則被稱之為西法蘭克王國,也就是后來的法國。

所以說法國大部分人都是日耳曼人的后裔,準確來說是日耳曼人的分支,法蘭克人的后裔。那麼英國是怎麼回事呢?

英國早年住著一幫凱爾特人,后來北歐的維京海盜殺了過來,這地方就被維京人占了。再后來羅馬人又占了這里,所以英倫三島上居住著凱爾特人、維京人、羅馬人。

可偏偏日耳曼人壯大以后,有兩個分支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,先后踏上了英倫三島。他們擊敗了這里的羅馬軍隊,宣布統治英倫三島。所以現在英國的大部分人,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,盎格魯薩克遜人。

所以說英法同宗同源,是沒什麼太大問題的。再看看百年戰/爭前的英法王室,其實關系就更加親密了。

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兒子們,先后繼承了法國王位,他的女兒伊莎貝拉,則嫁給了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。這麼一來法國國王就成了英國國王的大舅子。

后面就更親了,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的親舅舅,這層關系可足夠親密了吧?所以說英法之間,同宗同源,王室之間又是親戚,為啥非要血戰百年呢?

三、英法戰/爭為何打了百年之久?

說實話,剛開始動手的時候,誰也沒想到能打這麼久。畢竟大家同宗同源,都是日耳曼人的后裔,何必不死不休地打這麼長時間呢?

可是打著打著,氣氛烘托到這兒了,一時半會兒,還真下不來了!畢竟越打仇恨越大,已經不是一兩代人的事情了。打到最后,估計他們都忘了老祖宗為啥要發動這場戰/爭。

百年戰/爭大致上,可以分成4個階段:

第一個階段,1337年到1360年。

這個階段英國主動出擊,在海戰中控制了英吉利海峽,在陸戰中,又多次擊敗法軍,從而導致法國國王腓力六世在悲傷絕望中離開了人世。

腓力六世的兒子約翰二世繼位以后,不得不選擇向英國低頭,簽訂了不平等條約。條約中規定,愛德華三世可以放棄法國王位繼承權,但是法國不僅要賠償300萬金幣給英國,而且還要割讓盧瓦爾河以南的部分地區。

第二個階段,1369年到1380年。

1364年,法國國王約翰二世的兒子查理五世繼位以后,覺得爺爺和父親時期的法國,實在是太丟人了。為了一雪前恥,查理五世開始改革法國軍隊。

為了加強戰斗力,查理五世用雇傭兵取代了部分騎士民團,同時在法國建立了野戰炮兵和一支新的海軍艦隊。

1369年,法國一雪前恥的時候終于來了。英法大戰數次,結果法國占據上風,大敗英軍。法國奪走了阿基坦地區的大部分法國堡壘。

這一戰過后,法國算是昂首挺胸做人了。他們奪回了大片地盤,而英國僅僅在法國境內,保留了5個港口而已。

第三個階段,1415年到1424年。

第二個階段結束的時候,英法簽訂了20年的停戰協議。這只是停戰而已,并不是徹底終結了戰/爭。

因此到了1415年,為了奪回失地,英國國王亨利五世,趁法國內訌的機會,出兵攻打法國,并且占領了大片法國的土地。

這時候的法國國王查理六世,壓根就沒實力與之對抗,只好簽訂了喪權辱國的《特魯瓦條約》。這一條約,直接規定,英國國王亨利五世成為了法國攝政王,同時具有法國國王的繼承權。好家伙,等于是將法國并入了英國的統治之下。

很顯然,國王已經不中用了,因此法國貴族們紛紛組建起了反抗英軍殖民的武裝力量。1422年,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同年去世,這為法國化解了短暫的尷尬。

英國國王亨利六世,和法國王子查理七世剛上台,就為了爭奪法國王位再次大打出手。這是一場法國人民的民族自救戰/爭。

第四個階段,1424年到1453年。

英國軍隊將法國分割成了好幾塊,很明顯法國即將亡國。這個時候法國大救星圣女貞德出現了!

1429年,圣女貞德帶著幾千人,解救了被英軍包圍了209天的奧爾良,從此法國人又可以吃上奧爾良烤翅了!

由于圣女貞德扭轉了敗局,使得法國人再次充滿了斗志。查理七世加冕以后,圣女貞德居然被封建主抓住賣給了英國人,最終她寧死不屈,被英國人活活燒死,當時還不滿20歲。

這事兒在法國掀起了軒然大波,這讓很多人想起了后蜀被滅時,花蕊夫人曾經寫的一首詩:

君王城上豎降旗,妾在深宮那得知。十四萬人齊解甲,更無一個是男兒。

法國人備受感動,燃起了復仇的火焰。1437年,法軍奪回了巴黎,1441年,法軍收復了香檳地區,1450年,法軍奪回了曼恩和諾曼底,同時重創英軍。

一直到1453年,法軍殲滅了英軍主力,迫使波爾多英軍投降。這一戰過后,法軍收復了絕大多數的土地。到了1558年,法軍這才奪回加萊,徹底趕走了英軍。

總結:再打下去,西歐就沒人了。

百年戰/爭,說到底就是法國反對英國的侵略,展開了一場116年的民族自救戰/爭。這期間雙方展開了拉鋸戰,死傷無數,為了國王的個人目的,一代又一代人遭受戰/爭之苦。

而且當時蒙古人西征,拿下了東歐的大片地盤,對西歐日耳曼人的統治充滿了威脅。此外,伊斯蘭世界的奧斯曼帝國也崛起了,吞并了東羅馬帝國。再加上黑死病在西歐迅速蔓延。如果再不停止這一場無休止的戰/爭,那西歐可就剩不下多少人了。

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,英國和法國都冷靜了下來。與其繼續內耗下去,倒不如攜手向前看。中世紀就這麼告一段落了,文藝復興的時代到來了。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