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清軍挖開洪秀全的墓葬,曾國藩看愣了,后詢問得知這廝口味有點重

漫酱~ 2023/01/06

科舉是個好制度,能完成「早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」的神跡,讓無數人趨之若鶩,涌現了一大批夢想著當官的讀書人。

于是,古人傳統里面,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占據了主流,那走科舉這條路,內卷也就相當嚴重,真正能通過科舉成功做官的人,猶如鳳毛麟角一般。

從古文《范進中舉》中,范進中舉之后陷入癲狂的表現可以看出,中舉對于讀書人的沖擊,無疑是巨大且震撼的。

中舉之后,雞犬升天,畢竟只是少數,那那些沒中舉的人,又該何去何從呢?家里有錢的,可以回家繼承家族企業,家里沒錢的,就只能繼承家里的那幾畝薄田了。

除此之外,還有一部分腦瓜比較靈活的人,想要通過其他途徑實現彎道超車,在清朝時期,就有康有為和洪秀全兩人做到了。

同樣是屢試不第,康有為想圍繞清王朝進行變法,實現自己彎道超車的戰略目的。而洪秀全則是通過自立門戶,對抗清廷的方式來實現財富自由。

除了兩人皆屢試不第之外,兩人還都屬于南方人,都說南方人頭腦靈活,所言非虛。那洪秀全又如何建立起太平天國,后又把太平天國玩壞了?

洪秀全的起浮人生

洪秀全經歷的時代,屬于晚清時期。在1840年之后,雖然滿清政府還統治著大片的土地,但是卻早已成為了強弩之末。

列強的入侵使得清王朝也變成了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,而此時的洪秀全,還在琢磨如何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為官。

舊時代讀書人的眼界,也就看到書本中的那一點,至于天下大勢,他們看不到,也看不清。屢次考試不中,洪秀全郁悶極了。

屢試不中,心中的郁悶誰能知?第三次考試不中時,洪秀全大病一場,一度暈厥過去,就差點死在這件事上。

在迷迷糊糊中,聽到一個老者的聲音,他是被上天派到人間拯救蒼生的。

等到病好之后,洪秀全老是想起夢中的老人,一翻身被懷里的那本《勸世良言》硌了一下,這一下點醒了他,難道,就是這本書嗎?

于是,他便從這本書中尋求靈感。當他靜下心來讀這本書的時候,仿佛打開了另一扇門,從此之后他不信黃老只信上帝,自稱是上帝的兒子,耶穌的二弟。

就這種蹩腳的理由,當時的百姓還信,竟然讓他伙同馮云山,在廣西創建起「拜上帝教」。并且于公元1851年1月11日于廣西發動「金田起義」,正式創建太平天國,與清政府展開對抗。

自從建立起太平天國之后,洪秀全就成為了太平天國的「吉祥物」,早早地退居了幕后,成為了圖騰一般的存在。

之所以這樣,一來是因為洪秀全忙活了這麼久,想早早的享受下人生,畢竟古代的壽命都短,建立起太平天國之后,都40來歲的人了,再不享受人生,就要和世界說再見了。

從洪秀全后宮的配置以及野史傳出的故事來看,洪秀全在吃喝玩樂方面,也是充滿了創意與天賦,在這里就不再贅述。

除此之外,他將自己宣揚的太神秘了,如果再頻頻出現在人們面前,讓廣大教眾都發現,原來天王就長這樣?

恐怕會影響其在教眾心里偉大的形象,所以,洪秀全注定只能退居幕后,這是太平天國的屬性所在。

這一退,也就導致了大權旁落。在公元1956年,一場發生在太平天國內部的巨變,改變了太平天國的走向,也改變了洪秀全的人生方向。

自此之后,太平天國開始走下坡路,面對清軍的圍追堵截,正面戰場開始疲軟不堪。

洪秀全去世,太平天國運動失敗

雖然洪秀全出山掌管大局,但已經無法扭轉當前的頹勢。公元1863年曾國藩率領的清軍基本對天京形成合圍之勢。

洪秀全眼看要成為甕中之鱉,騙了一輩子的人,最后都開始騙自己了。在外有敵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,洪秀全堅持不放棄天京,聲稱自有天兵天將來替他趕跑清軍。

但是,沒有飯吃真的餓肚子,于是,他便開始宣揚吃野草充饑,并且還以身作則起來。很快,老年人洪秀全經不起折騰,去世了。

太平軍被圍困一年有余,失去了精神領袖,也盼不來天兵天將,于是,天京告破。曾國藩攻入天京之后,本著活要見人,死要見尸的態度,挖開了洪秀全的墳墓。

洪秀全的尸體還沒有腐爛,花白的頭髮和胡須,顯得格外悲涼。曾國藩看愣了,這哪里是一個王的待遇,簡直比難民還要瘦削,他一度懷疑,洪秀全是被餓死的。

後來,清軍抓到了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,從審訊中了解到,洪秀全愛吃蜈蚣這一癖好。蜈蚣這種東西生活在陰暗之中,又帶有毒素,長期食用不免會對身體造成更嚴重的損傷。

曾國藩作為清朝的高官,實在是想不通為何洪秀全口味這麼重,竟然吃蜈蚣這種駭人的東西。

后記

洪秀全就是這麼走完了其不平凡的一生,他的經歷也再次向世人證明,農民起義自古以來,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功,就要求頭領首先能夠打開格局。

否則,缺乏見識,缺乏管理經驗的局限性,便會導致最終的失敗。洪秀全雖然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,但其究其一生沒能突破自己的瓶頸,最終還被曾國藩挫骨揚灰,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感覺。

這就是關于洪秀全的故事。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