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數古今的歷史舞台,會發現政/權更迭雖然無數,卻始終是由男性攪動風云,很少有女性角色活躍之上。
當然了,很少并不等于沒有。
當朝代陷入僵局,沒有男人能夠堪當大任的時候,也有不少聰明又有擔當的女性站出來,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能力。
歷史上最著名的女性領導者非武則天莫屬了,她從妃子跨越成了一代女皇,智慧與勇氣遠超一般人。
她在位時期所創立下的政績,恐怕歷史上很多的男性皇帝都是無法超越。
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毫無疑問是一個獨特的存在,那麼在西方呢?是否有也如她一般的女性政/治家呢?
還別說,在古代的拜占庭帝國,還真有一位叫作伊琳娜的女性皇帝,她被稱為歐洲的武則天。
可惜,她與武則天相比還差得遠,因為能力遠遠配不上野心。
垂簾聽政的伊琳娜
伊琳娜的「政/治生涯」是從她成為太子妃開始的。
眾所周知,在古代的封建時期,女子根本沒有地位和話語權,她們絕大多數人的命運都一樣,那就是通過出嫁來實現自己對家族的價值。
伊琳娜也不例外。
她因為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之中,也注定了日后會嫁入皇室,成為穩固家族政/權的一顆棋子。
十六歲那一年,伊琳娜嫁給了當時的王子,成為了太子妃,而后她很快誕下了一個小皇子,在后宮當中站穩了腳跟。
很快,當時的皇帝離去,王子即位,伊琳娜成為了皇后。
按理說,她此時已經是一國之母了,日子應當很好過,可她卻并不開心,因為她與丈夫之間政見不合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伊琳娜的野心逐漸滋生。
她不甘心于這種屈居人下才能夠享有的權力,并且一直希望有朝一日,自己可以真正實現大權在握。
很快,她的機會便來了。
皇帝里奧四世因為晝夜不停地操勞,已經是重病纏身,難以救治,在三十歲的時候便離開了。
在他走后,下一任皇帝君士坦丁六世即位,成為了這個國家新的皇帝。
君士坦丁六世當時只有九歲,還是一個懵懂的孩子,對政事可以說是一竅不通。
為此,很多人都對他以及他的母親伊琳娜虎視眈眈,希望能夠把他們母子二人除掉,把權力爭奪過來。
當然,彼時已經成為太后的伊琳娜自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。
兒子不懂政事這件事剛好遂了她的意,讓她能夠順理成章的垂簾聽政,做到真正的大權在握。
面對唾手可得的成功,她又怎麼可能放棄呢?
于是,伊琳娜在剛剛掌權之后,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肅清行動,她識破了里奧四世兄弟的陰謀,將他的黨羽滅掉,而后又通過一系列的行動在朝中站穩了腳跟,讓大臣們不得不服從她的統治。
能力配不上野心
在手握實權之后,伊琳娜終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即推行「圣像運動」。
她要求恢復圣象的地位,讓圣象重新回到人們應當崇拜的位置上,這一舉動引發了貴族的強烈不滿,但是伊琳娜并不在乎。
這個時候的她已經被權力蒙蔽了雙眼,她忘了自己只是「垂簾聽政」的太后,竟然把自己放在了比皇帝還要高的位置上,要求在貨幣上印上自己和皇帝兩個人,且她居于中心位置。
這已經讓作為皇帝的君士坦丁六世極其不滿了,而讓他沒想到的是,伊琳娜不僅在朝堂之上得意忘形,還肆意插手他這個皇帝的婚事,早早就給他選定了一個皇后。
可以說,伊琳娜的野心就寫在了臉上。朝堂上下所有人都看得到,可惜她的能力配不上她的野心。
在她掌權期間,出現過好幾次決策失誤的情況,讓拜占庭承受了重大的損失。所以,就在伊琳娜再一次犯錯的時候,整個王朝終于上下一致將她趕下了權力中心,逼得她不得不將手中的權力還給了自己的兒子。
這讓他們母子二人徹底決裂,但是君士坦丁六世并不在意,因為他終于不用再受母親的壓制了。
皇帝親政讓朝臣們對王朝的發展有了新的期待,他們希望君士坦丁六世能夠在能力上超越伊琳娜,帶領王朝向前發展。
可是,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錯了。君士坦丁六世不僅沒有能力,還行事極為荒唐,他為人狠厲,以超乎正常的手段鎮壓了「圣像運動」,又從來都沒有打贏過勝仗,讓拜占庭帝國在沙場上損失慘重。
為爭奪政/權取兒子眼
在拜占庭因為有這樣的皇帝而怨聲載道的時候,伊琳娜突然之間重新回了這片政/治舞台。
她與心腹發動了一場謀反,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拿下,并且心狠手辣的命人取了兒子的眼。
在當時衛生條件不好的時代,這樣的做法與沙人無異。君士坦丁六世很快便因為感染而離開了。
親生兒子沒了,伊琳娜難道就一點都不傷心嗎?她不會,因為她終于重新站上了權力的頂端。
這一次沒有一個所謂的皇帝礙她的眼,她成為了拜占庭新的皇帝,開啟了為所欲為的執政生涯。
可惜,她這樣的生活只維持了五年。
貴族們因為實在無法忍受她荒唐的統治,最終聯手廢黜了她的皇位,把她貶到了一個荒島之上,讓她在那里貧苦地度過了自己的余生。
從太湖歐到女皇,伊琳娜的一生可以說是波瀾壯闊。
可惜的是,她空有野心,卻沒有與野心相匹配的才能,所以她雖然做了與武則天一樣的事情,卻無法達成與武則天一樣的成就。